神經信號調節蛋白α通過限制小膠質細胞與視網膜中CD47的相互作用來驅動小膠質細胞的吞噬作用 |
發布時間:2025-04-24 10:26:01點擊次數: 作者:韓力 |
小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(CNS)的常駐免疫細胞,其表現出明確的吞噬功能增強窗口期,這與神經元生長和重塑的時期精確吻合。在神經元精細化過程中,小膠質細胞具有高度吞噬活性,而隨著神經元成熟,其吞噬活性會降低,這表明中樞神經系統經歷了一個受嚴格調控的小膠質細胞吞噬增強“關鍵期”。由于大量神經退行性疾病均涉及小膠質細胞吞噬功能失調,因此理解小膠質細胞吞噬調控機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目前已發現多種小膠質細胞表面受體可在發育過程中調節吞噬作用,但神經元來源的信號是否也能發揮指導作用仍基本未知。 作者等人的研究以鼠視網膜為模型,探究神經元信號調節蛋白α(SIRPα)調控小膠質細胞吞噬作用的機制,主要機制如下: 1. 研究背景與目的: 小膠質細胞通過吞噬作用修剪冗余突觸,在神經回路發育中起關鍵作用,但其調控的神經元信號機制尚不明確。此外,在免疫系統中,SIRPα與CD47結合作為“不要吃我”信號抑制吞噬。但在神經系統中,兩者如何調控小膠質細胞吞噬作用仍需研究。 2. 關鍵發現: 2.1.神經元SIRPα與小膠質細胞吞噬的時空關聯 表達模式:在鼠視網膜發育過程中,神經元SIRPα的表達高峰與小膠質細胞吞噬活性高峰期(出生后第9天,P9)高度吻合,主要定位于突觸前膜,與突觸后CD47相鄰。 細胞來源:神經元是突觸相關SIRPα的主要來源,敲除神經元SIRPα(SIRPαⁿᵉᵘʳᵒⁿ)顯著降低突觸SIRPα水平,而敲除小膠質細胞SIRPα(SIRPαᵐⁱᶜʳᵒᵍˡⁱᵃ)無明顯影響。 2.2. 神經元SIRPα對小膠質細胞吞噬的必要性 吞噬功能受損:在SIRPαⁿᵉᵘʳᵒⁿ小鼠中,小膠質細胞形態趨向靜息狀態(突起更長、胞體更小),溶酶體標記物CD68表達降低,吞噬杯數量減少,對神經元物質的吞噬能力顯著下降。 突觸精細化異常:SIRPαⁿᵉᵘʳᵒⁿ小鼠視網膜突觸數量增加,視網膜電圖(ERG)顯示光感受器功能受損,表明神經元SIRPα缺失影響突觸修剪和視覺功能。 2.3. 延長神經元SIRPα表達可增強吞噬作用 過表達實驗:在出生后早期(P0)電穿孔過表達神經元SIRPα,可使P21時小膠質細胞維持活躍吞噬表型(短突起、高 CD68 表達),突觸數量減少,表明神經元SIRPα足以延長吞噬窗口期。 空間局限性:SIRPα過表達的區域內小膠質細胞被激活,鄰近未轉染區域則無變化,提示其作用具有局部特異性。 2.4. SIRPα通過調控CD47的可及性發揮作用 分子機制:CD47主要定位于突觸后膜(如水平細胞),與突觸前SIRPα相鄰。敲除神經元CD47可部分挽救SIRPαⁿᵉᵘʳᵒⁿ小鼠的吞噬缺陷,而過表達CD47則抑制吞噬,且該抑制可被SIRPα共表達逆轉。 信號模型:神經元SIRPα通過與突觸后CD47結合,減少小膠質細胞SIRPα與神經元 CD47的相互作用,從而解除“不要吃我”信號的抑制,允許小膠質細胞吞噬。 3. 結論與意義: 機制闡明:神經元SIRPα通過限制小膠質細胞接觸神經元CD47,解除CD47的吞噬抑制作用,從而調控小膠質細胞的吞噬時機與強度。 科學價值:揭示了神經元-小膠質細胞互作的新機制,為理解神經退行性疾病(如阿爾茨海默病、多發性硬化)中小膠質細胞異常吞噬提供了新視角,提示調控SIRPα/CD47通路可能成為干預靶點。 4. 研究局限與展望: 未解決問題:神經元SIRPα是否影響小膠質細胞非吞噬功能?成年期SIRPα的作用如何?小膠質細胞如何整合多種“吃”與“不吃”信號? 應用方向:未來可探索SIRPα/CD47在神經疾病中的動態變化,開發靶向該通路的局部調控療法,以精準調節小膠質細胞活性。
參考文獻: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immuni.2022.10.018. --------------若需要巨噬細胞相關實驗的技術支持,可聯系我們!
|
上一篇:類風濕性關節炎 下一篇:下面沒有鏈接了 |